五虎将后传夏侯霸 五虎将后传夏侯霸装备
五虎将后传夏侯霸(五虎将后传夏侯霸装备)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城人,因为父亲有功于曹魏,得以担任天水郡参军,在人才济济的曹魏不显山不漏水,谁能想到姜维日后会成为蜀汉的大将军,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曹魏,令司马昭头痛不疑,这要从建兴六年开始。
建兴六年,平定南方叛乱,又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挂帅北伐,兵出祁山,曹魏猝不及防,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各县多有响应北伐,叛魏归汉。
天水郡太守马遵正带着姜维、梁绪等人巡视各地,听闻汉军北伐,怀疑姜维等人也有异心,于是抛弃姜维、梁绪等人自己逃走,姜维等人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又被汉军追上包围,只得投降诸葛亮。
诸葛亮一见姜维,顿时喜爱有加,‘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军事,既有胆识,且心存汉室,乃凉州上士,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皆不如其’,立即加奉义将军,当阳亭侯,统帅蜀汉最精锐的虎步军,年仅二十七岁,将自己所学悉数教授,作为自己接班人培养。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操劳过度,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将北伐重任托付给了得意门生姜维,但是,姜维能挑得起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重担?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先后有蒋琬、费祎主持朝政,姜维作为曹魏降将,虽然得到诸葛亮悉心教导,官职屡屡升迁,但身份摆在那里,无法得到全面支持,诸葛亮在,自然没问题,诸葛亮不在,谁还在乎一个降将?
蜀汉,是由刘备赶走刘璋建立起来,内部存在着三方势力:本土、东州、荆州,三方势力互相倾轧,本来就不稳固,全靠着诸葛亮个人魅力勉强凝聚,诸葛亮一朝病故,没有谁还有能力凝聚人心?姜维更是不行,注定姜维在蜀汉是孤独的,没有谁在乎,没有谁会支持。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并非蜀汉没将才,而是,姜维身为降将,想带兵北伐,无法服众就必须要获得军队支持,也就必须获得这些老将支持,才能更好指挥军队。
要不就此终老蜀汉,姜维可没忘记诸葛亮的嘱托:北伐,要想立足蜀汉,只有一个字:忠,对诸葛亮、对刘禅只有忠,才能站稳脚跟。最后,蜀汉亡国之时,姜维仍旧给刘禅写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说服钟会造反,计杀蜀汉亡国罪魁祸首邓艾,至死都在为蜀汉谋划,姜维对蜀汉之忠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极为难得,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好在蒋琬、费祎看在诸葛亮的学生份上,没有为难姜维,而是晋封为辅汉将军、大司马,平襄候,而对于姜维北伐的请求视而不见,每次出兵也就数千人。
这也不能怪蒋琬、费祎不积极,实在是蜀汉无人能及诸葛亮,连诸葛亮都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这些又能如何?蒋琬、费祎还是有自知之明,保国治民,敬守社稷。
姜维一片忠心,却无法施展才力。延熙十六年,费祎在一次酒宴上被刺杀身亡,没有蒋琬费祎掣肘,熬了数十年的姜维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延熙十六年,兵出石营,围南安,因为粮尽才退兵。
延熙十七年,复出陇西,斩杀魏将徐质,将狄道等各地百姓迁入汉中。
延熙十八年,与同样是降将的夏侯霸,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于洮西。
延熙十九年,升任大将军,因为胡济失约导致姜维兵败段谷。
延熙二十年,趁魏国内乱,再次出兵北伐,魏国只守不战,无奈退兵。
景耀五年,姜维改变汉中防线,再加上兵败,得罪宦官黄皓,自己带兵去沓中屯田。
景耀六年,魏国派钟会、邓艾南下伐蜀,汉中失守,后主刘禅无视姜维建言,后知后觉,等到邓艾翻越无人大山的残兵出现在成都时,此时什么都晚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以逸待劳居然打不过邓艾的残兵,让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投降。
姜维跳过魏国围追堵截,成功将钟会阻挡在剑阁,魏国钟会邓艾也是一时人杰,以一己之力也难以对抗。
姜维独自带兵北伐,与曹魏鏖战,以弱击强,屡占上风,气的司马昭都想派人刺杀姜维,充分显示出姜维过人军事才能,可惜忽视蜀汉国力淳弱,平白无故消耗国力,蜀汉灭亡,也有其一半责任。
但姜维身为降将,没有蹉跎终老,仍能为蜀汉尽忠尽责,至死方休,也算是可歌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