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离大陆哪个城市最近 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在哪儿
福建平潭,这个祖国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近日接连登上热搜,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那么,平潭在哪里?她有何独特的人文风情?
●海角“双绝”
平潭县简称“岚”,平潭岛,又名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东临台湾海峡。岛上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礁之岛”美誉,“蓝眼泪”更是当地一绝,引来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之所以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位于台湾海峡最窄处,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
史载:“海坛岛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由于平潭特殊的地理和文化,使其长期未能独立建制,直至1912年才获准建县。如今,平潭全县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因而又有“千礁岛县”之称。
即使在假日,平潭几乎也鲜有游客。半洋石帆、将军山、君山、海坛天神、仙人井、南寨山、三十六脚湖等景点分布在县城(潭城镇)周边。在澳村不远的海面上,突兀地耸立着一高一低两块花岗岩海蚀柱。在晨雾晚霞里,海面波光潋滟,两片巨石如巨舟扬帆,虽静似动;风和景明时则似巨船停泊,巍然不动;狂风骇浪中,又像满风之帆,破浪前进,这就是平潭“双绝”之一,也是平潭地标性景观——半洋石帆。难怪清朝女诗人林淑贞也曾赞诗“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
在南海乡塘屿岛南中村,有“双绝”之二——海坛天神。这是一座天然生成的拟人石像景观,这样一座巨大的石人像平躺在海上,其头枕在沙滩和涛声之上,双足伸入碧海,据说体积是四川乐山大佛的四倍。石像头部微仰、耳朵、喉结都极为肖似,下身翘着一个柱状风化岩体,形如“生命之根”的图腾,成为周边渔妇求子的膜拜物。
●绝美“蓝眼泪”
在长达408公里蜿蜒曲折的平潭海岸线上,能寻到100多公里的优质海滨沙滩,沙质细白,那些被太阳晒干的沙子居然是接近乳白的颜色,踩上去软绵绵的,每当风把细软的沙刮到脚上,不光脚会痒痒,连心都会产生一种触电感,这是硌脚的海滩给不了的体验。岛屿外侧海水清澈湛蓝,背后成片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
当地民谣道:“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最南端的敖东镇青观顶村,就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城”。石头房、石围墙、石头垒砌的猪圈、村道巷子的石板路、取水的石头井、村庄靠海的石码头、居民家中的石舂臼……甚至连房顶压着瓦片的也是石头。村落里的石头房拥挤地连成一片,高低错落,远看恍惚像一座巨大的古城堡。
平潭岛的石牌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站在远处看,这里就像两片巨大的船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高一矮的两个石柱。据说这是古代的哑巴皇帝哑童造反兵败后沉舟形成的化石。现在石牌洋已经成为平潭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是平潭的标志性景点。
东海仙境是平潭这座岛海蚀地貌的典型,也是一处游人必去的景点之一。它位于王爷山南麓,主要由仙人井、仙人谷、仙人峰构成。仙人井是天然海蚀洞,形如巨井,呈圆筒状,井壁近于垂直,口径为50米,深度约43米,井底侧有两个洞口通往大海,涨潮时海浪涌入,井底白浪翻腾,声若洪钟,蔚为壮观。在《平潭县志》中有这样描述:“井口大三亩余,四围皆石壁合成,深透山麓。井底一窦与东海通。潮涨到井中水满,潮退则枯。”
而在坊间则流传“龙宫奏乐”“海怪出没”“峭壁无瑕”等传说为仙人井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在东海仙境还有一处景观也异常罕见,每逢夏季清晨5时至7时,朝阳映射在离海面30余米高的削壁上,天然石窖内的象形赤色岩石,会呈现出半浮雕状的观音菩萨形象,金光四射,神秘莫测。这样的奇观必须在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造景约需一个小时,所以观景不易。民间传说有福之人才可见。
海蚀地貌虽然是一大奇景,海滨沙滩也十分美丽。但这些并不是平潭独有的,年代久远的石头厝村落才是平潭真正的宝贝。平潭岛上盛产花岗岩,于是当地人就盖了这些如同碉堡一般的石头厝。在平潭岛,只要有村子的地方就有石头厝。各色各样的石头,变成一座座极具特色的房屋,记录着小岛的历史,讲述着岛上的故事。红砖瓦青石条,马鞍形风火墙人字形屋顶,阳光下的冷暖色调,在坚硬中给人丝丝暖意。
在平潭的几个海域中,坛南湾作为一个待开垦的“处女地”,海岸绵延22公里,光污染影响小,环境优美,湾内海域辽阔,岸线曲折,是观看“蓝眼泪”的最佳位置。“蓝眼泪”学名希氏弯喉海萤,是生活在海湾里的一种浮游生物,为荧光动物。离开海水只能够生存100秒,只有吹南风涨潮才会出现。作为我国“蓝眼泪”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坛南湾出现“蓝眼泪”几率最多的时间集中在了4-8月。有幸见到这一壮观场面的见证者都欣喜如狂:在海浪的拍打下,不断出现荧光色的蓝点,整个海岸线犹如浩瀚的银河星空,让人仿佛置身在“阿凡达”的美妙世界里。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平潭的先民迁自中原、闽东、闽中、闽南等地,各种语言汇聚在一起,使得平潭的方言也像流水般平缓。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的冲突,便形成平潭独有的海洋文化。
据说旧时的节日夜晚,岛上的乡镇往往组织“盘诗”活动,有些村庄还烧瓦塔、放燃灯(孔明灯)。民间的善男信女,则在佛像面前焚香默祷,然后派遣小孩到别人家的门边墙角,偷听人家说话,把听到的第一句话作为判断吉凶的根据。这种叫“听香卦”的风俗如今早已消逝,渔民们对未知命运的推测和迷茫可见一斑。
岛上乐观豁达的渔民经历漫长、艰辛的孤岛生活,他们赋予平常食物富有诗意的憧憬。在街头小店,倘若你说来一碗“时来运转”,那么端上来的一定是风味小吃——咸糍。
这种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皮细薄馅而且鲜美,看上去晶莹透亮,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过节,平潭人都爱吃咸糍,但它的制作工序却不简单。要将新鲜的地瓜洗净、削皮后放入锅内煮烂,等凉后再加入地瓜粉,然后放在石臼内反复捶打使其融合,咸糍皮才算是真正完工。馅一般是由虾仁、紫菜、肉丝、萝卜丁、蟹肉、牡蛎等再混入调料,炒熟后倒进竹篮中将水份滤干,待凉冷后再用。店老板解释说,在平潭,因“米食”的“食”与“时”发音相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干脆戏称咸糍为“时来运转”。它可是店里的主打菜,一元一个,通常有好几种做法,水煮或蒸都很美味。
除此之外,当地人还有甜馅的糍粑叫做“天长地久”,这种糍粑的馅是花生和糖,但与“时来运转”相比,它的个头却小了很多,入油锅一炸,金黄香脆。平潭人也管它叫“饺子”,因为“饺”与“久”谐音。平潭人就是在这些日常的饮食中,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把平潭比作海峡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平潭也设立了全国首个“一站式”台胞台企服务中心,让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得以来岚就业创业。而福平铁路的开通,更拉近了台胞与祖国大陆的距离。
平潭站站房外观采用干挂石材,体现“石头厝”主题,内部装潢融合了平潭传统民居与海洋元素,彰显当地的海岛文化。站台在设计上仿照古代廊道的柱子建筑,颇具历史韵味。
说起福平铁路,就不得不提到跨越大海的“超级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该桥起自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在苏澳镇连接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其中跨海段超过11公里。大桥所处位置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风大浪高水深涌急,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有效作业时间少,工程建设创下多个世界纪录。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仿佛一条巨龙卧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白天如海上飞虹,夜间则上演“海上灯光秀”,美轮美奂。(来源:《世界博览》苏亭/文、《行游天下》简人/文、《时尚北京》、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李林蔚/文)
台湾离大陆哪个城市最近 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在哪儿所有内容由常识百科编辑小旺财带给亲们,希望亲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