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史记除掉曹操的得力干将是谁(周瑜史记)
孙尚香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元代戏曲《看罗记》和《别宫祭河》中。三国时代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已经是明朝了。他把孙尚香写成孙权的妹妹,大概是为了增强小说的精彩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孙权的妹妹虽然嫁给了刘备,但是刘备没有取荆州,周瑜也没有放假。周瑜没有理由针对刘备,更何况是诸葛亮的“第二个瑜”。
诸葛亮影视形象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准备进攻西川时,西川在西蜀刘璋的管理之下,而刘备和刘璋是表兄弟,刘璋是刘备的长辈。他不能公开表达他想占领西川的愿望。只有刘璋死了,刘备才能采取行动。奇怪的是,这里离吴国很近。周瑜怕将来刘璋死了,刘备夺取西川,对吴国的领土构成威胁。同时,他也想借机扩大吴国的版图,所以他准备领兵攻占西川。也就是说,周瑜攻淅川,本意是为了保卫刘备不扩张领土,但他的最终目的是扩张吴国的领土,与取荆州无关。
既然没有“三周琦瑜”这回事,那么周瑜最后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虞为衣而归江陵,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也就是说,周瑜从江陵回来准备进攻西川的时候,不幸病重去世,那么周瑜至死都没有去过西川,那么他怎么可能帮刘备打下西川的坚实基础,更不要说打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里提到,周瑜和诸葛亮是死敌,想迅速除掉对方的情节无从谈起。由于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魏,诸葛亮和周瑜即使有矛盾也是盟友,需要相互合作,而不是像“三瑜”那样各自为战。据史书记载,大话西游,诸葛亮,周瑜的智谋,都是通晓天文地理的当代奇才。周瑜英年早逝后,诸葛亮泪流满面,亲笔写下了《祭周毓文》,其中写道:“从此,天下再无知己,唉,还是尴尬。”诸葛亮对周瑜的死很难过,所以历史上不存在两人是死敌的说法。
孙权影视影像
既然诸葛亮和周瑜如此互相欣赏,周瑜说自己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自然是不攻自破。《三国志》记载,周瑜曾经和老将程普合作。程普凭借他的年龄,经常在众人面前让周瑜难堪。周瑜从不放在心上,总是一笑置之。程普终于发现周瑜很大度,并真诚地向他道歉。周瑜还是个君子,根本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感慨地说:“与周同乘一车,犹如饮酒,可见周瑜的大度。
据史料记载,安徽庐江是周瑜的祖居地,很多周瑜的后代都居住在这里。专家们在《周氏族谱》中发现了一段描写周瑜气度的文字:“有气度,怕有气度”。而且当地的周瑜后人都说,周瑜的度量之大,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大度印象深刻,而且这个人气质非常好。只要有人弹错了曲子,他就会立刻回头。这就是著名的《错宋·顾》。所以《三国演义》中的小家子气周瑜,完全是罗贯中编造的。
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写这个呢?主要从三国志,包括宋代《子简》正史来看,都是以曹操为正统,歌颂曹操的英雄气概,所以蜀中、吴中的英雄形象并不突出。到了罗贯中生活的明朝,“贬曹”之风盛行,树立了刘备“匡正汉室”的高大形象。为了衬托刘备和诸葛亮的英雄事迹,只能抹黑周瑜来衬托刘备等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三瑜”和周瑜小家子气形象的典故。
周瑜墓
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的人。他一生骄横自负,智谋无双,却被诸葛亮忽悠了。诸葛亮“三于”的故事深入人心。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为任何人打扮的小女孩。她可以粉饰很多扭曲的人,抹黑很多正义的人,周瑜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真实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背道而驰。
周瑜影视影像
周瑜勇敢而足智多谋。赤壁大败,让一向沾沾自喜的魏损失惨重。他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东吴能够一次次建功立业,不仅仅是因为吴主孙权的明智使用,更是因为周瑜的足智多谋。可以说,没有周瑜,东吴就失去了很多与蜀、魏抗衡的资本。除了谋略和勇气,周瑜还长得帅帅的。从“公瑾,小乔初嫁,英姿飒爽,黑头巾”的角度,可以看出当时的周瑜应该是一个有英气的年轻人。但是,这么优秀的人,就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真的很肤浅,其实就是小家子气,根本容不得人。最后,他生气是因为心胸狭窄吗?
要研究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先从经典的《诸葛亮三周琦语》说起,看看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有多少是罗贯中的杜撰。周瑜的《三语》是在第一口气。赤壁之战后,满怀豪情,欲夺荆州、南郡。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周瑜先攻打南郡。结果周瑜在南郡与曹仁血战时,诸葛亮出其不意地拿下了荆州。这就是“周瑜一口气”。
刘备影视影像
周瑜有一个计划,让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在他去东吴结婚的时候把他拘留,逼诸葛亮交换荆州。结果诸葛亮识破了这个计划,不仅让刘备带走了孙尚香,还让周瑜损失了兵力。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政变得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是“第二个于”。周瑜佯称刘备攻取西川,借荆州之势,企图趁刘备出城吊唁军队之际突袭荆州。结果诸葛亮发现赵云、黄忠、魏延、张飞都在荆州准备应战。周瑜见此,口吐鲜血,箭伤迸裂,发出一声“何生亮乃余所生”的叹息,活活气死。
在讲述了“三余”的故事后,结合真实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余”完全是假的。据《三国志》记载,周瑜是水军统帅。刘备在到达东吴之前,就已经攻打南郡,孙权让他做南郡太守。刘备借荆州是真的,因为被曹操打败后没有地盘,所以想靠“孙刘联盟”来抵抗曹操,于是请求孙权借荆州给他,孙权同意让刘备用一个左将军统领荆州。借荆州后,刘备觉得自己的地盘太小,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作为交换,刘备给了孙权响水以东三郡。
愤怒的周瑜
公元208年刘备借荆州。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地盘,没有资格和东吴谈判。曹操再也坚持不住了。刘备会傻到夺取荆州和南郡,让东吴守不住自己吗?对于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来说,简直就是自杀,所以“一口气周瑜”不成立。
《二语》中的“美人计”是真的吗?据《周瑜传》记载,汉代以来就有一个传统,就是君主可以把自己的妹妹嫁给盟友,以巩固两国关系。《周瑜传》明确记载“得妹是好事。”也就是说,孙权确实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刘备,但是她叫什么名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史料中没有记载。至于周瑜想嫁给刘备,逼诸葛亮回荆州,史料中没有记载。
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他和刘备、诸葛亮没有深仇大恨。他们也是互相欣赏的好朋友。他很大方,没有小肚鸡肠。他深受蜀国和东吴的尊重,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留下了“宋错在乎”的佳话。也许历史真的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白白的打扮很多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