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原因(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原因)
正如西方学者所说,“中国只是看起来像一盘散沙”,但当面临威胁和挑战时,它会立即变成坚实的钢筋混凝土,与外界保持一致,使自己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过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存在,但很多人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得名,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会误以为四大文明古国是字面意义上最早的文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成为一个古国的标准不是时间顺序,而是作为一个文明的发源地,是否对周边地区和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否发挥了其原始文明的作用。
无论四大文明古国曾经有多么悠久和辉煌,大部分都已经失去了辉煌。毕竟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一个中国。
那么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经受住了大浪淘沙的考验,长期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呢?一些西方学者曾说,“中国看起来就是一团糟。”接下来,我们来说说。
“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有争议吗?想必大部分人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是因为梁启超,他在1900年写了一本书,简单地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河流附近的文明,这个阶段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埃及和小亚细亚。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内水附近形成的文明,主要指从地中海和阿拉伯海延伸出来的文明国家。
第三阶段是海洋文明,这种文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其实,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古代文明这个概念,在梁启超之前就有很多欧美学者首先提出来了,但是他们对古代文明的定义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点自吹自擂。
西方学者把古文明中的“古”视为“旧”,所以在他们看来,那些被时代淘汰、正在衰落的文明都属于古文明,而处于工业革新阶段的西方,才是冉冉崛起的新文明国家。
当然,在西方似乎只有西方人才会认同这个概念标准。毕竟结论太客观,太武断。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划分四大文明古国的等级时,似乎没有把西方国家考虑进去。
结果后来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古文明,于是亲戚们就把更早更有影响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归入了古文明的行列。
虽然亲戚印象中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巴比伦、印度、埃及、中国。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对文化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古代文明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被父母认可,这才是文明传播发展的真正意义。
现在提起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个概念,人们会感到无比的自豪,但当这个概念刚开始在中国流行的时候,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压迫感和危机感。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刚刚开始探索外部世界。当他们看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遥不可及的差距时,不禁忧心忡忡。
他们害怕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走其他国家的老路,被西方国家侵略,被时代洪流淘汰。
这种感觉似乎真的回应了西方学者的说法,那个“古老的国家”似乎真的变成了“古老的国家”,面对后来者的追赶,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无奈。
但是,华夏文明终究是华夏文明。虽然其他三个古国都在时代的车轮中一一陨落消失,但中华文明依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比的文化内涵顽强地生存着。
据史料记载,埃及文明很可能是人类诞生以来最早的文明。可惜,王先生并不代表它会永远存在。毕竟埃及文明是在时代的发展演变中被毁灭和吞噬的。
埃及文化的毁灭主要是由于战争。当时尚未形成成熟发展体系的埃及文化,根本无法抵御残酷战争的洗礼。他们的信仰被颠倒,他们的人物被遗忘,他们的面容被摧毁,最后他们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卷中。
印度文化也因为雅安人的入侵而被彻底篡改,古巴比伦文化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带恶劣的环境并不适合生存,再加上古巴比伦文化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它的末日似乎已经注定。
中华文明虽然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的,而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无数风风雨雨却从未停止消失,就在于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文明疆域的稳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平台和支撑条件,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疆域就像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胎盘,疆域的不断扩张使文明繁衍和传播。
自秦朝以来,中国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状态,秦朝的疆域意识也非常强烈。
为了抵御外敌入侵,秦始皇组织修建了长城,漫长而坚固的长城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外敌,又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文化。
尽管有很强的防卫意识,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外族入侵、领土被侵占、文化被破坏,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因为最终我们会想尽办法赢回地盘,这也是中国文化一直活在不褪色的重要原因。
中国文化从未中断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王室统治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有其弊端,但在民族团结,尤其是文化团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西方的很多王室变动都是彻底的变动,一个文明完全取代另一个文明,而中国文明可谓换汤不换药。
此外,中国的地理特征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有非常广泛的水网分布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便捷的交通将各个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也得以传播。
同时,中国还有广阔的土地,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稳定的人群。
最后一点是中国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传承性。早期,汉族文化受到少数民族的入侵。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拥有了自己的政权,想要普及自己的文化,但最终还是难逃被“中国化”的命运。
比如近代史上的抗日战争,日本人就想侵略我们国家,从各个领域打垮我们的人民。他们想把日本文明带到中国。
但最终的结果是,很多日本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不自觉地成为“中国专家”。他们引以为傲的日本文化在中华文明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不再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中华文化有这样的魔力,仿佛其他一切文化与之相比都会显得黯淡无光,任何试图取代中华文化的文明最终都会被同化。
最神奇的是,中华文明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西完全不同的宗教制度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西方有各种各样的、分类的宗教,每个宗教中的制度和文化信仰都不一样,间接导致了它们的文化很难统一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就简单多了。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将“天”视为神圣的信仰。他们觉得天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人类命运和生存发展的很多方面都由天决定。
正因为中国人相信天堂,所以骨子里几乎没有排外思想,就像浩瀚的天空可以包容一切。
虽然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已经不存在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
提到古埃及,我们会想到它的金字塔,还有很多难以复制的超高层建筑。古巴比伦先进的星占学对今天天文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古印度,其哲学造诣无人能及。
过去的辉煌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灭亡的结局也是不可否认的。
印度发展历史上的统一愿望从未实现,埃及的统治一次又一次被颠覆,代表性的古罗马、古希腊早已消失,无数古文明失去了昔日的模样,变得面目全非。
所以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显得尤为珍贵。最重要的是,中华文明不仅第一次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而且在时代的变迁发展中注入了新的灵魂,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因为我们遭受了无数的磨难和欺凌,所以我们深知自身力量的重要性,我们在一次次艰难困苦中养成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中华文明的自信和传承不仅限于意识形态,还体现在集体的主动性上。中国人的居安思危意识是无与伦比的。
过去,由于物质和落后发展等许多原因,我们遭受了无尽的贫困和苦难。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人依然保持着节俭意识,因为他们时刻记得自己的窘迫。
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是不可阻挡的。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文化状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各个地区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独特性,一直保持着友好互利的关系。
中华文明的同化能力更是不敢恭维,恐怕全世界都很难找到对手。这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总能一次又一次地逃离险境,中华民族一直在用自己强大的包容性,通过吸收其他文明来保护自己。
最重要的是,中国文化还蕴含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都说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而脆弱的。
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在中国人身上看到的永远是团结、坚强、善良、勇敢等优秀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震撼场面,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
民族凝聚力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命运和利益息息相关,有国才有家。
在疫情考验面前,我们在其他国家看到的是一种人人与己无关的强烈利己主义,而在中国看到的却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感人场景。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至今,不无道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顽强生命力是其他任何文化都不具备的。
毋庸置疑,其他三大古文明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可惜的是没有传承下来,没有办法在今天的文化界大放异彩,只能永远留在史书里。
总结中国古代文明虽然走出了历史,传承到了现代文化社会,但并没有骄傲自满,止步不前。相反,它一直在吸收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使自己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