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退出微信群?这里教你机智“退群”小妙招~
微信群就像一个会议室,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通过它随时沟通。但是,这些虚拟的“会议”,仿佛永远不会散,让人时刻处于社交状态,不能放松。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带来的,是方便还是骚扰?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与死,而是每天面对想退又不能退的微信群。”这句带有调侃的感悟,揭示出当前日益活跃的微信群所隐现的一个尴尬境地。
手机里的这些群都是你需要的吗?
常进去看的有多少?
于日前随机抽取了30位“微友”进行调查,了解市民微信群的使用情况。
微信群多,不少人选择屏蔽
“感觉被微信群绑架了,工作群就有好几个,与时俱进的老板恨不得把整个工作平台都搬到群里,群里不仅可以开会、布置工作,甚至可以传达上级精神。”在我市一家单位上班的毛建表示,“同学群更不用说,从小学群到大学群,关系好的几个同学还有单独的群,再加上校友群,以及因兴趣结缘的篮球群、麻将群,买了新房后,又有了业主群,让人应接不暇。”
“我不知道自己进了多少个微信群,但大部分都被我屏蔽了,平时只看一两个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群,比如单位工作群。”市民徐先生坦言,微信群多,耗费的精力也多。为何只是屏蔽了而不果断退出?他表示,原因很简单,很多群是熟人拉进来的,如果忽然退出,感觉有点不留情面。
邓巴理论表明,每人最紧密的交际圈子只有三五人,个人能支配的最大稳定社交人数不过150人。现在微信群动辄一两百人,各种群人数加在一起就有好几百,甚至上千。从联系的人数来讲,已超过了人们能够稳定联系的上限。
“一些几百人的大群里,常聊天的也不过二三十人,绝大部分都是熟悉的朋友或亲人。”微友“基督山伯爵”表示,很多群里的消息没有阅读的必要,除非自己想去了解,才会去看。他发现,很多生活群只是几个比较有时间的人常聊,其他人很少搭话,久而久之便成了“僵尸群”。
“一方面是亲们都有很多群,分散了精力;另一方面聊的都是那几个人,没新鲜感,有事不如私聊。”市民陈女士坦言,自己有16个微信群,其中有10个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模式。
维系感情,有选择地保留
虽然不少受访者对微信群感到厌烦,但对于维系感情的家族群,不少受访者都表示非常认同。“家族群拉近了亲人之间的关系。”现定居温州的姜静,老家在江山,她表示:“以前,只能放假回去和亲人们碰碰面,有了家族群以后,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在群里随时聊天,或者视频对话。”
“父母年纪大了,不会玩电脑,更不懂高科技,但微信简单易操作,他们也能在群聊里发发语音、抢抢红包,也玩得非常开心。”市民毛先生相告。
“对我而言家族微信群更像一个纽带,将天南海北的一家人联系在一起,我们的交流增加了许多。”在北京工作的郑先生表示,平时家人见面的次数少,以致他的家族群里总是很热闹。“亲戚出门晒旅行照、弟弟妹妹们分享学习近况、长辈们聊家常,让我觉得亲人仿佛就在身边。”自从郑先生70多岁的爷爷学会用微信以后,常在群里发照片,“有他自己养的花、做的拿手菜,还有电视里有意思的节目,老人家觉得新鲜有趣,我们在外看到后也觉得放心。”
用好微信群,应使点“小心机”
即便有些微信群占据大部分人的闲暇生活,但还是有很多人纠结于留还是退,索性成了群里的“活化石”。“我脸皮薄,所以宁可在群里装‘僵尸’。”从事教育工作的朱宁坦言,平日里很难对微信群里的消息视而不见,想退群又怕被别人误解为“不合群”,对于实在不能忍受的群,她用的方法是开启“消息免打扰”。
微友“蜗牛不会飞”表示:“微信群这个玩意儿,要少而精,亲朋好友同事和共同爱好者足矣;多则滥,闲聊扯淡信息太多,浪费流量、内存不说,关键是名存实亡毫无意义、浪费感情,还是要定期清理一下。”
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退掉微信上烦人的群?
一位微友的答案相当机智:“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有个人’,这样你退群后就会显示‘有个人已退群’。”
“其实,新版微信已设置一个新功能——退群不显示。”市民汪小姐支招,不妨试试三天不上微信,打开后,群聊超过500条且无人@你说正事的群,就可以考虑悄悄退出了。
如何退出微信群?这里教你机智“退群”小妙招~所有内容由常识百科编辑小旺财带给亲们,希望亲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