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则诚纪念堂要钱吗(高则诚纪念堂介绍)

东百科网 1961 2023-07-19 14:11:14

高则诚纪念堂_综合资讯本文内容如下参观高则诚纪念馆高则诚——阁巷人的骄傲南滨街道的概况武神赵子龙里的高则历史有这个人吗求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资料高则诚纪念堂的人物介绍阁巷镇的历史渊源高则诚的事迹高则诚纪念堂的堂内建筑参观高则诚纪念馆

2019年2月3日 星期天 阴天       今天下午爸爸带我和圆圆去高则诚纪念馆,到了哪里,首先看到了南曲祖师四个字, 我想这个人肯定很厉害的,非常有名,到了房子里面,我看到了中间有一个用大理石做成的高则诚头像, 头像下面是简单介绍高则诚的简历和有关事迹,旁边有详细介绍关于高则诚的事迹和纪念馆的重建,我和圆圆认真的看着,不懂的字就问爸爸 走到旁边的房子,我首先看到了很老的床,我问爸爸这个是什么床,爸爸说这是以前的床,这是我之一次见过这种床 我又看到了墙边挂着很像老鹰一样的东西,头上带着一顶帽子,爸爸说这个是以前的雨衣,也叫斗笠 圆圆又带我去看一个荷花池,但是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只看到枯萎的荷花,但是到了春天又会长出来了 参观好纪念堂,我和圆圆又去了旁边的公园,玩了一会儿,爸爸就带我们回家了。

高则诚——阁巷人的骄傲

      高则诚,原名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阁巷柏树村人,是元代戏曲家,他出生于隐士家庭,祖父,伯父和弟弟都是诗人,高则成一举成名的作品是《琵琶记》。       《琵琶记》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更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至今依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经常上演的剧目。《琵琶记》的主要内容是:蔡䇼与妻子赵五娘新婚才两个月,被父母被迫进京城考试,高中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女婿,蔡邕不肯。这时家乡遭遇了饥荒,赵五娘自己吃粗糠,给公婆吃稀饭,公婆发现后抢粗糠吃被咽死,赵五娘卖了头发,双手扒土,罗群包土,挖出了墓穴,画上公婆的图像,身杯琵琶上京城寻找蔡䇼,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夫二妻团圆。       知道了《琵琶记》的内容,现在讲一下高则诚纪馆,纪念馆就建在柏树村,旁边有一大片油菜花田。这里就是很久之前高明读书的集善院,他的旁边是高则城纪念堂。以前里面有高则诚的雕像,现在雕像不见了,屋子里做的像迷宫一样,墙壁上写着与高则诚有关的事,还画着一些画。       高明的名字有个来历,因为高明出生后总是哭闹,点起蜡烛就不哭了,高明的父亲认为儿子喜欢光明,就起名为高明。       关于高则诚,你们还知道什么?

南滨街道的概况

瑞安市辖街道。位于瑞安市区东南9千米,地处飞云江河口南岸。东北临飞云江,东南濒东海,南与平阳县万全镇宋埠为界,北靠飞云街道。面积28.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3398人,常住人口31337人(2010年末)。辖2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经纬路699号。飞阁公路路基曾为明时飞云至沙园所释路的遗址。高则诚纪念堂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柏树村西的高宅腕(已废为稻田)是元、明之际著名戏曲家、南戏鼻祖《琵琶记》作者高则诚的故居。现柏树村仍留高郎桥和集善院等与高则诚有关的遗迹。

武神赵子龙里的高则历史有这个人吗

  一、高则成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高则成是昆仑派弟子,在王盘山岛被谢逊所伤。在小说中他和他的师弟蒋涛二人,用表现出名门正派的人物之中,有许多骄傲狂妄和贪婪的人。  二、高则诚 生于1305年,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阁巷人。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外祖父的影响,深谙南宋灭亡的痛史,同情广大人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元朝建立以后,高则诚考中进士,断断续续做了十来年的元朝官吏。由于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生性耿直,刚正不阿,经常与上司意见不和,故常常辞官隐退,任职时间都不长。在他任官期间,经常为人民着想,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专心致志从事他酝酿已久的《琵琶记》的创作。大约花了三年时间,《琵琶记》终于问世了。《琵琶记》上演以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元末的剧坛上成为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六百多年,流传不衰,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弘扬瑞安的优秀文化传统,近年来,瑞安市成立了高则诚研究会,并在高则诚的故乡――阁巷镇柏树村,修建了一座高则诚纪念堂。

求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资料

瓯越十大文化名片——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珍贵资料选辑 2002-03-02 有人说,温州是文化沙漠,温州只有生意场,温州人只会赚钱。 然而,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的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却是一个有力的回答:温州人不仅能赚钱,而且还很有文化。他们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文化名片。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积淀。 为此,温州有线电视台、温州市文联联合拍摄了电视系列片《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并于昨晚与大家见面。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正在向我们走来。他们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其中有些还是首次披露。我们选择了部分资料,作为名片分发,希望我们的读者将这些名片分发得更远,更广。 ——编者 谢灵运 (385——433) 中国山水诗鼻祖 永嘉太守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移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谢灵运画像 叶适(1150——1223) 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字正则,号水心温州市区人 叶适塑像 叶适墓 刘基(1311——1375) 明朝开国元勋 著名政治家 字伯温,文成南田人 刘基庙 刘基墓 高则诚 卓越的剧作家 南曲之祖 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瑞安阁巷高则诚纪念堂 南戏《琵琶记》各种版本 孙诒让(1848——1908) 朴学大师 字仲容,瑞安城关人 孙诒让画像 孙诒让故居 夏承焘(1900——1986) 词学宗师 字瞿禅,温州市区人 夏承焘1922年摄于西安 ▲夏承焘1984年摄于北京 方介堪(1901——1987) 著名篆刻艺术家 字溥如,温州市区人 1947年,西泠印社40周年雅集左起:夏承焘、方介堪、马一浮、马公愚、张宗祥 苏步青(1902—— ) 中科院院士 著名数学家 教育家 平阳腾蛟人 “文革”期间,苏步青下放上海江南造船厂时,与工人一起探讨生产 王季思(1906——1996) 著名文史家 戏剧史学家 学名王起,瓯海梧埏人 抗战期间,王季思和夏承焘执教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为两人曾居住的教师集体宿舍“风雨龙吟楼” 上世纪80年代末,王季思在广州中山大学 夏鼐(1910——1985) 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 字作铭,温州市区人 1956年,夏鼐在定陵(地下宫殿)发掘现场 ▲ 1973年,夏鼐出席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次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开幕式时,参观斯道亨奇环状列石 陈傅良:南宋学者,政治家,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 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之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刘英:革命烈士,生前为浙闽省委书记及 *** 中央华中局委员。 项乔:项乔号东瓯(瓯东),明朝嘉靖年间(即1529年2月)在由张璁、霍韬主持嘉靖已丑会试中名列第二。后任广东参政,著《瓯东录》集温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戏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广东任教职达70年。生前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文系和戏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西厢记校注》等专著30余种。 戴家祥 文字学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治经学和古文字学。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立夫 数学家、教育家(1890—1978)苍南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开大学创办数学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前夕,弃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后回大陆,任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是我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有《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初步》等译著。 洪氏闾 寄生虫病学家(1894—1955),乐清人。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寄生虫病学,获 *** 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带医学院校任教职和从事研究工作,对寄生虫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贡献,其所创的“洪氏钩虫测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浙江医学院院长,有《病理学总论》等专著。 张肇骞 中科院学部委员、植物学家(1900—1972),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留学英国,回国后,长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等地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工作。生前为广州华南植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代所长。悉心于植物分类和区系研究,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和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作出贡献。出版有《中国植物志》等专著多种,翻译论文20多篇。 张淑仪 中科院院士 声学家1935年出生于温州城区,女。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光声热波成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有《叉指换能器激发表面声波的生长特性》等论著。 潘怀素: (1894-1978),乐律研究专家,永嘉人。早年留学 *** 、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记者、大学教授。酷爱音乐,从文学翻译工作转向研究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开乐律研究新路。 夏承焘: 词学家,(1900-1986),字瞿禅,号瞿髯,温州城区人。早年在温州省立十师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校任教职60多年。毕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有《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词集》等专著。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岩,泰顺人。曾在上海美专任教职。以刻玉印驰名沪上,先后治印二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郑曼青: 书画家(1902-1975)名岳,自号曼髯,别号玉井山人,温州市区人。擅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长期在大陆和台湾高等文化艺术院校任教职。书画作品多次在台湾、东南亚及美、法等国展出,有“画圣“、“东方水墨画大师“之称。 苏步青: (1902-)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1935年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数学学报》主编。创办《数学年刊》。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创立微分几何学派。发理“苏锥面“和“苏链“。著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射影共轭网概论》、《仿射微分几何》、《苏步青数学论文选集》(英文版)等。获国家级嘉奖多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夏鼐: 中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1910-1985),字作铭,温州城区人。早年留学英国。获埃及考古博士学位。一生从事考古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对新中国考古学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德、美、意等国更高学术机构分别授予院士称号。毕生论著丰富,已发表的论文有 224 种,出版有《考古学论文集》等专著多种。 赵超构: 现代新闻界泰斗(1910-1992),笔名林放,文成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历任《新民晚报》主编、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建国前后曾受到 *** 主席七次接见。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种。 叶芳: 永嘉沙头(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曾任国民 *** 军校大队长,1949年率部起义,温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学者1918年出生于乐清。长期从事儒、释、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学院院长兼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出版有《禅与道概论》等几十种专著。 谷超豪: (1926-)温州人。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专长数学,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三个领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110余篇,专著《经典规范场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和《孤立子理论和应用》(合著)等。 高铭暄: 刑法学家1928年出生于平阳,祖籍玉环。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们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等著作。 陈光中: 法学家1930年出生于温州。北京大学毕业。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国法律教程》等10余本专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气专家1935年出生于瑞安。毕业。长期从事煤生气领域研究,获国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天然气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出版有《天然气地质学》等专著8种,论文100余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细胞遗传学家(1939-1996),乐清人。复旦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动物细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野生动物细胞库,对麂属动物核型进化和麂属一新种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所著《以细胞遗传学 *** 评定辐射防护药的新程序》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生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赵尔春: (1941-1964)爱民模范,温州水警区五好战士,国防部授予“爱民模范“称号,命其生前所在班为“赵尔春班“。 吴启迪: 同济大学校长1947年出生于永嘉,留学瑞士,获博士学位。1980年,其制订的计算机字形国家标准,获电子工业部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1998年荣誉感获“全国十大女杰称号“,现任同济大学校长。 陈虬: 晚清思想家、医学家(1851-1903),字志三,号蛰庐,祖籍乐清,出生于瑞安,晚年居永嘉城区。光绪十五年举人。在国内首倡创办利济医院和学堂,出版《利济学堂报》,为中医革新开创道路。同时鼓吹变法维新。著述宏富,惜多散佚,后人辑有《陈虬集》传世。 陈黻宸: 近代 教育家、学者(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主编《新世界学报》。一生绝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永嘉罗山书院、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两广方言学堂、北京大学等处执教,著名学者马叙伦、许德珩、冯友兰等均出自其门下。有《陈黻宸集》传世。 宋恕: 近代思想家(1862-1910),字平子,平阳人。曾任山东编译局 *** 总办。早年与章太炎共编《经世报》,立志“为世界苦人立言。其《六斋卑议》,对戊戌变法起推波助澜作用。时与章太炎并称“浙江两奇才“。有《宋恕集》传世。 朱子常: 温州黄杨木雕宗师(1874-1943)名阿伦,温州城区人。其作品《济颠和尚》和《捉迷藏》先后参加近代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分别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和巴拿马赛会二等奖,首次为温州黄杨木雕在世界上赢得声誉。 弘一大师: 艺术家、高僧(1880-1942)俗姓李,号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出生天津,曾留学 *** ,学习西洋画及音乐,回国后,在津、沪、江、浙等地致力艺术教育。后在杭州出家。1921年来温州,先后驻锡庆福寺、江心寺达12年,潜修律宗,完成佛学代表作《四分律比丘式相表记》。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幼时寄养于外,族人名为客儿,世称谢客,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世称谢康乐,晋宋时文学家。少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与颜延之并称江左之一。 玄觉: 唐代高僧(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四岁出家,初于永嘉龙兴寺为僧,后于南国曹溪宝林寺谒见禅宗六祖慧能,留一宿,即悟“无生“之理,史称“一宿觉“。所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为禅宗五大宗派之一。有《永嘉集》、《证道歌》传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7岁就塾,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得中状元. 永嘉四灵: 宋,温州诗人 徐 照:(?-1214)字灵晖,永嘉人。终生布衣。著有《徐照集》。 徐 玑:(1162-1241)号灵渊,永嘉人。任县令,精书法。著有《徐玑集》。 翁 卷:(1163-1245)字灵舒,乐清人。仁途坎坷,布衣告终。著有《翁卷集》。 赵师秀:(1170-1219)字灵秀,永嘉人。绍熙元年,官至州推官,著有《赵师秀集》。 (“永嘉四灵“开创了南宋诗坛的新流派。其诗风浅近平易,简约清淡。) 叶适: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淳熙五年进士第二名,官至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后被参劾夺职,归居永嘉城郊水心村,专事著述授徒。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方面,均有贡献,为永嘉事功学派之集大成者。有《水心文集》等传世。 王振鹏: 元,画家(约1278-1348),字朋韵,号孤云居一,温州人。因囤艺出众,受元仁宗奖,官至漕运子户,长期在宫延作画,有机会接触御藏历代名画,以界画见入,兼工人物,曾奉诏作十妃岫,又画《大明宫图》以献,称神品。传世作品还有《金明池龙秀图》等。 刘基: (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书。 谢庭循: 明 画家(1377-1452)名德环,号乐静,永嘉人。擅长山水画,入宫廷画院后,深得赞赏,获御赐“笔精入神“图章一方,开为锦衣卫指挥俭事,有《水光山色图》等名作传世,现藏 *** :诗作《梦吟堂集》已佚。 任道逊: 明 书画家(1422-1503)字克诚,晚号八一道人,瑞安人。12岁即以神童荐,入宫庭作书画供奉,官至太常寺卿。擅画梅花和山水,时人评其画世在宋代大画家郭熙之上。书法隽秀酒逸,别树一帜。 赵士桢: 明朝,火器研制家(1552-1611),乐清人。官至中书舍人。以毕生精力研制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其火箭溜在我国火箭发展史上,有创之功。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

高则诚纪念堂的人物介绍

高则诚,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瑞安崇儒里(今阁巷镇柏树村)人。约生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卒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曾官处州录事、浙东阃幕都事、绍兴府判官、庆元路推官、江南行省台掾等。至正十六年后改授福建行省都事,道经庆元,被方国珍强留幕下。高明不从,隐居鄞县栎肚,以词曲自娱。他为人狷介耿直,“数忤权贵”,仕途生涯很不称意。据说他是在辞官还乡途中卒于宁海。原有《柔克斋集》20卷,今仅存诗55首,词曲4首,文12篇。《琵琶记》是他的名篇,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约有40多种,堪称中国戏曲版本之冠。在中国戏剧史上,《琵琶记》是一座里程碑,高则诚是一位划时代的先驱人物。高则诚的《琵琶记》代表了中国南戏的更高成就,是宋元戏文的终结、明清传奇的先声,把中国戏剧创作引向新的阶段,开创了中中国戏剧繁荣的新时代。

阁巷镇的历史渊源

阁巷菜市场位于阁一村。境内柏树村西的高宅腕(已废为稻田)是元、明之际著名戏曲家、南戏鼻祖《琵琶记》作者高则诚的故居。现柏树村仍留高郎桥和集善院等与高则诚有关的遗迹。80年代新建高则诚纪念堂,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办事处区北沙园村(明初称榆木浦)在明初曾建沙园千户所城堡(已记);飞阁公路路基曾为明时飞云至沙园所释路的遗址。历史沿革阁巷 明嘉靖时属南社乡十六都和十七都。民国20年(1931)分属第二区阁巷镇和沙园乡。1949年两乡合并置阁巷乡。1956年并入海滨乡。1959年称阁巷管理区。1961年称阁巷人民公社。1984年复称阁巷乡。1994年撤乡设镇。2000年并入飞云镇,更名飞云镇阁巷街道办事处。2011年4月与林垟合并为瑞安市南滨街道。

高则诚的事迹

高则诚在任官期间,经常为人民着想,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专心致志从事他酝酿已久的《琵琶记》的创作。大约花了三年时间,《琵琶记》终于问世了。《琵琶记》上演以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元末的剧坛上成为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六百多年,流传不衰,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弘扬瑞安的优秀文化传统,近年来,瑞安市成立了高则诚研究会,并在高则诚的故乡――阁巷镇柏树村,修建了一座高则诚纪念堂。

高则诚纪念堂的堂内建筑

高则诚纪念堂于1993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瑞安的一处珍贵人文景观。走入纪念堂,正堂悬挂的高公则诚容图是画家郑鹍创作的。一幅形神兼备的画像,显示出高则诚既有“清廉耿直、恬淡自守”的高贵品质,又有“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的雍容气度。悬挂在画像两侧的对联是曾联松用铁线篆体书写的高公自勉联,上联是“劲松三径依稀在”,下联是“老菊东篱淡泊情”。画像和对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辽宁名书法家于溥光特地为纪念堂落成题写了“艺湛颂千古,流芳誉五洲”十个大字,更为纪念堂锦上添花。 《琵琶记》全名《蔡伯喈琵琶记》,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约有40多种,堪称中国戏曲版本之冠。全剧共42出,关目如《南浦送别》、《吃饭吃糠》、《描容上路》、《琴诉荷池》、《廊房相会》、《扫松下书》等。远在《琵琶记》成书以前的宋代,民间就已流传着关于蔡伯喈的传说。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负鼓盲翁”所唱的蔡中郎故事,很可能就是《琵琶记》的前身。明代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编》中有《赵贞女蔡二郎》一目,注云:“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高则诚将“负鼓盲翁”所唱及南戏所演的蔡伯喈故事加以裁剪加工,改编而成为《琵琶记》。由于剧中的蔡伯喈是历史人物,后人便对此多方猜测:或以为是唐相牛僧孺之子牛繁的朋友蔡生;或以为“琵琶”二字上有四“王”字,就认为是高则诚的朋友王四;或以为是蔡京的第二个儿子蔡卞;或以为是五代时的慕容伯喈;或以为是邓敞等等,数百年间聚讼未休。其实剧中的蔡伯喈只是一个艺术形象,与东汉时做过中郎将的陈留人蔡邕并不相干。也许是《琵琶记》太出名了,高则诚的一生又行踪不定,他究竟在哪里写作此剧,历代也是众说纷纭。明永乐《瑞安县志》、明嘉靖《宁波府志》都说在鄞县栎社沈氏楼。清人刘廷玑则说,高则诚写此剧的地点,是在丽水西郊的姜山悬藜阁,《浙江通志》载有东阳古迹“三杯亭”,说高则诚在丽水时,曾师事义乌人黄缙,但黄缙并不知道他会词曲。高则诚离开后,黄缙偶登其所居楼,见壁间贴满了《琵琶记》手稿,深叹其“文辞淹博,意义精工,遂追饯至此亭斟酒三杯而别”。清人周亮工《书影》则说是在杭州的昭庆寺,寺中还留有高则诚写此剧曲时按拍的几案,“当按拍处,痕深寸许”。也有人说是在萧山任原礼家写的,康熙《萧山县志》就有此记载。可见《琵琶记》的创作地也成了一桩多头公案。 《琵琶记》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更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之一,至今依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经常上演的剧目。《琵琶记》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戏曲草创时代的结束,是戏剧舞台从内容到形式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但为南方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所赖以依存的传奇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戏剧独特的表现形态(歌舞演故事)提供了定向发展的坐标。《琵琶记》无论是关目的细腻、布局的周密、文辞的声情并茂,以及双线平行发展的戏剧结构等方面,在古典剧作中都堪称典范,被后人誉为“南曲之祖”。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中世纪剧作家,高则诚的故里——瑞安阁巷镇的农民慷慨解囊,多方集资,柏树村的一位农民陈炳金老人,为了修建高则诚纪念堂,甚至卖掉了自己的一匹马。1991年,在原陈氏宗祠(高则诚是陈家女婿)故址,高则诚纪念堂终于竣工,成为人们争相景仰的人文景观。为此次盛会锦上添花的是新成立不久的永嘉昆剧团,特地排演了《琵琶记》,此剧以历史上永嘉昆剧所演的《琵琶记》为底本,其古朴稚拙的演技催人泪下。

高则诚纪念堂
上一篇:老歌浪花(浪花歌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