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实时快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0
2024-10-29
您好,今日编辑老大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心得接触,实时快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属性《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形成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中年级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首先给课程定位,它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6-9年级的《思想课程目标》分两个部分,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
4.、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习惯行为和人格品质的分目标有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3、知识从以上的分目标中可见,与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强调了其他德育
7、三、课程的基本思想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8、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不会割裂生活的道德。
9、人们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不是为了道德和道德,同样,道德和个体品德的社会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10、二、儿童关注现实的生活。
11.明确共同追求一个基本理念。
13、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无障碍。
14、另外要注意,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
15、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以生活为基础,所设置的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16、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17、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
18、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19、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
20、而是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
21、因此,课程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图书馆、有效性,而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22、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23、人文是每个学生的本质一个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他们面对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表现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
24、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因素也总有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
25、当一个儿童遇到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个人时,他不仅在认知认知:这是一件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同时产生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
26、追而萌发响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
27、 5、自主、探索性学习。
28、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主要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行动、去探索、去结果结论。
29、多种面对自主、探索性学习也不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当相互渗透,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选择。
30、五、实施建议基本上课时安排,《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每周两课时,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副科”了。
31、以及随着课程修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32、要上好这门课程,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教材观。
33、新教材的观应该是:教科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依托的话题、范例。
34、教材是教师激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35、教材是开放的,给留下教学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严谨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6、二、教师观。 p>
37、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
38、“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出我们俩的前沿”。
39、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不够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运用多种地利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能够活跃、主动地学习。
40、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满足,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体健康地成长。
41、 3、学生观。
42、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3、学生只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感知、体验、形成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内化的心理道德和道德道德,修炼出属于自己的健康人格。
44、 4、教学观。
45、教与学的新观念是:首先要关注学校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
46、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
47、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
48、教学不是偏重学业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性发展。
49 、第三,教学呼吸开放性和活动性。
50、知识的来源并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来源。
51、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2、总之,新的教学观念,新就新,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以学为中心的教。
53、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教学课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课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阶段、板书设计。
54、教学过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有着内在的联系。各主要活动构成的前后步骤或顺序。
55、也称教学程序。
56、一般情况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
57、从总体上说,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体现出以下几点一要教学活动过程化。
58、(即教师体现生互动关系,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方式教学,灵活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多种活动。
59、)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
60、(即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简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要过程设计粗线条化。
61、(这里所说的粗线条,不是指阶段语言笼统、抓握,而是阶段语言要抓住关键、抓住关键)重点、严格遵循新课堂教学课例的补充或强调的“大阶段要清,小阶段要精”。
62、)每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阶段要完整,思路清晰,
63、实现了以儿童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创意,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另外将儿童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